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对照一句对一句(苏武传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17.殆,dài(1)形容词①危险。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2)副词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语境记忆】归有光家遭火,势急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庄子·秋水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论语·为政篇》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六国论》

【语境记忆】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dāng

(1)动词

①抵押。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苏武传

②判处、判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苏武传》

③担任,充当。

猥以微贱,侍东宫。《陈情表

④承担。

念窦娥葫芦提罪愆。《感天动地窦娥冤》

⑤主持。

张居正国。《明史.选举志》

⑥阻挡。

螳臂车。《庄子·人间世》

⑦把守。

一夫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⑧应当。

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2)介词,面对着。

木兰户织。《木兰辞》

(3)形容词,对等,相当。

户对。《西厢记》

(4)副词,倘使。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语境记忆】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日:“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19.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

有碑仆。《游褒禅山记

②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理。

有先后。《师说》

④学说,主张。

废先王之。《过秦论

(2)动词

①动词,取道,结合语境也可翻译为“路过”

骊山下,芷阳间行。《鸿门宴

彻里往来,凡四徐。(总共四次路经徐州的家)《元史?彻里》

②说,讲。

何可胜也哉?《游褒禅山记》

【语境记忆】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20.得,dé

(1)动词

①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之则生,弗则死。《鱼我所欲也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得以,能够。

虽家仆不近。《左忠毅公逸事

相如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通“德”,感恩,感激。

所识穷乏者我欤?《鱼我所欲也》

④表示完成。

十三学琵琶成。《琵琶行

(2)名词,心得,收获。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游褒禅山记》

冀有万一之。《促织》

(3)副词,必须,应该。

兄事之。《鸿门宴》

(4)形容词

①得意,满足。

使其中不自。《黄州快哉亭记

②相处融洽,交好。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记王忠肃公翱事

附:

得无:莫非、岂不是。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语境记忆】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日:“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hjkw.cn/5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