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有哪些事迹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勃列日涅夫这个问题,都说勃列日涅夫比较随和善良,有哪些事迹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几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勃列日涅夫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勃列日涅夫这个问题,都说勃列日涅夫比较随和善良,有哪些事迹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几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2. 为什么有人说勃列日涅夫的吻很恐怖,他吻过哪些人
  3. 如何评价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4.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
  5. 都说勃列日涅夫比较随和善良,有哪些事迹吗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几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斯大林把列宁弄垮,赫鲁晓夫把斯大林弄垮,勃烈日涅夫把赫鲁晓夫弄垮,戈尔巴乔夫又把他的几个前任弄垮,苏联彻底垮了!***在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搞垮时就讲过,苏联***有两面旗帜,一面是列宁主义,一面是斯大林主义。今天赫鲁晓夫把斯大林这面旗帜搞掉,我看用不了30年列宁这面旗帜也会倒掉,到那时苏联***会垮掉!

正是***的坚持,*****始终不参与批判斯大林主义,但对斯大林主义采取了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肯定了好的,批评了不好的,尤其是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丶老子党的思想做了批判!在这个基础上全面科学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更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历史进程验证了***的科学预见!验证了*****的伟大!

为什么有人说勃列日涅夫的吻很恐怖,他吻过哪些人

冷战时期,在德国柏林著名的柏林墙上,有一幅更为著名的涂鸦——兄弟之吻,涂鸦的内容就是时任苏联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东德*****埃里希·昂纳拉的亲吻,据说,这幅画代表了前苏联和东德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不过,令一般中国人看的比较别扭的是,这个“兄弟之吻”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中的亲吻脸颊,而是直接嘴对嘴亲上了。两个老年男子直接嘴对嘴亲吻,虽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们基本接受了拥抱、亲吻脸颊等西方礼节,但是,对于同性之间直接嘴对嘴亲吻,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类似对东德*****进行的“兄弟之吻”,勃列日涅夫干的早不止一次了,同时,这还成为了他在国际社会中最具标志性的特色。在勃列日涅夫看来,在会见社会主义*****和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时,对对方抱以接吻这一崇高礼仪,是展示他外交魅力的独门法宝,并且乐在其中。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的十余年间,他会见的所有外国领导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曾“享受”过勃列日涅夫之吻。但是显然,被强吻的其他人并不如勃列日涅夫想象中的那样乐在其中,反而比较反感。曾被勃列日涅夫多次强吻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就曾在回忆录中描述过自己的被吻经历:

他1963年12月来布拉迪斯拉发,我到机场欢迎他时,他拥抱和吻我就没有来由。我们在这以前从未见过面。五年之后,又是在公开场合,在糟得多的情况下,他又试图这么做。

被强吻又很难拒绝的各国领导人,为了减少这种“待遇”,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减少与勃列日涅夫的会面。即使不得不会面,他们也开始采取各种手段躲避,最成功的,要属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他曾用鲜花挡住了勃列日涅夫身上来的嘴唇,成功逃过一“劫”。

在这些被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吻过的*****中,最惨的,还要属南斯拉夫*****铁托。在一次与勃列日涅夫会见的时候,铁托的嘴唇居然被勃列日涅夫直接亲破,也可见勃列日涅夫用力之猛,感情之深。不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见的其他各国政要,都享受了这种待遇,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也“惨遭毒嘴”。

勃列日涅夫之吻不仅对国外,对于国内同志,列日涅夫也是如此这般热情。苏联对当时的政治局委员、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乃至于苏联各地区领导人等等,都曾被施以热情之吻。所谓“上行下效”,被亲吻就算了,毕竟次数并不多,最令当时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崩溃的是,他们还不得不将这种“勃列日涅夫之吻”发扬光大。

如何评价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能僭越赫鲁晓夫成功上位,成了苏联的第四位*****,而且操持苏联政坛达十八年之久!奥妙何在?

一、急功近利的赫鲁晓夫

1、三架独乘~成王斯大林成为历史后,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组成的“三驾马车”共同掌控政坛的局面。

后来,赫鲁晓夫先解决了贝利亚,然后又压制了马林科夫,成功登顶,成为苏共的第一书记。

2、毁誉参半~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全面否定斯大林(引发了苏联乃至全世界思想领域的震动)的同时,针对已严重影响苏联政治经济生活的“斯大林模式”,火急火燎地着手进行改革,改善了人民得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系列不良问题。

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在于革除农业僵化、干部任期制等方面的弊病。动机尚可,立足点还行,但没有考虑到如何应对已从“斯大林模式”中已获取巨大利益的群体。

同时,由于方式的粗率、过程的粗放,加之一些想当然的行为,导致了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造成了诸多内忧外患。

比如,变革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主席团和书记处格局,在不适合生长玉米的西伯利亚地区强力推广种植玉米,遭到了农民地强烈反对,随之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

再如,把克里木半岛当做礼物送给乌克兰,引发了苏联高层的强烈不满。应对“古巴导弹危机”乏效,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等。

3、亲信上位~败寇就在赫鲁晓夫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地推进“干部任期终身制”改革的同时,他的苏联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

1964年,在黑海度假的赫鲁晓夫被“政变”了。企图极力挽救,图谋失而复得的赫鲁晓夫从黑海回到莫斯科后,组织召开了苏共中央委员会议。但是,几乎所有的中央委员都想让赫鲁晓夫出局,大局已定,无力回天。随之而来的是对赫鲁晓夫的无情批判。

1964年10月17日《真理报》发表题为《苏共不可动摇的列宁主义总路线》一文指出:“列宁式的党反对主观主义和在共产主义建设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裙带关系,草率的结论,鲁莽冒失的、脱离实际的决定和行动,吹牛皮说大话,根本不顾科学和实际经验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凡此种种都和列宁式的党格格不入。

共产主义建设是个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事业,它不能容忍官府衙门的工作方法,不能容忍个人单独作出决议,不能容忍无视群众实际经验的态度。”

这次政变的主要推手是曾担任克格勃主席的谢列平,克格勃的威力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堪比列宁、斯大林的苏斯洛夫。而当时已位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勃列日涅夫不过是个服从者、执行者。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苏联*****的竞争者应该是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但两强相斗难予取舍。

在1964年10月14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因“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而被解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勃列日涅夫当政。

二、虽庸亦能的勃列日涅夫

1、委曲求全~卧薪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乌克兰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曾在国防部担任了副政委,政治退位后的勃列日涅夫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积极、努力地加强与军队的沟通、联系,从而为自己奠基了强劲、雄厚的政治资本。

1956年,勃列日涅夫因成功配合赫鲁晓夫除掉了马林科夫等人,又进入了苏共政治核心,成为了苏共中央委员。随之,被赫鲁晓夫培养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治国理政水平不咋地,但是老道于玩弄政治手段,堪称老辣的“政客”。

阿尔祖马尼扬(二战期间曾共事)说:“这个人在权力斗争和安插干部方面是不用别人去教他的”。勃列日涅夫拉拢了谢列平的反对派,将谢列平排挤出权利的核心圈层。苏斯洛夫不喜前台演政,善于幕后操作,正和勃列日涅夫的心意,倒也相安无事。于是乎,勃列日涅夫唱起了独台戏!

2、虎头蛇尾~得失勃列日涅夫执政后,着眼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并以此为重点,推行了纠改赫鲁晓夫时期的偏颇且带有勃氏特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年到70年代初),稳定人心,不断构筑、稳固自己的权力磐石;努力探索创新性社会经济改革途径。“新经济体制出台”,经济改革获取了初步成效,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实力。

在这个阶段,勃列日涅夫始终强调,经济改革要坚持三大原则: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管理由行政与经济方法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济方法为主,凸现经济杠杆的作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这既是实行新经济体制的原则,也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政策的调纠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废止赫鲁晓夫时代的建立在生产原则基础之上的工、农业党组织;复建地区生产特征之上的党的组织、领导机关。

其二,呼吁重建已解体于斯大林破时代的集体领导机制。

其三,试图改变苏共乃至国家的工作、生活作风,大力强调、突出人民民主与法治建设。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的制度保障劳动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政治自由。党和国家将警惕地捍卫这些权利和自由,恪守社会主义法制。”

这些方面的纠改,影响了当时的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变化了苏联的政治思想氛围,为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创造了有利而重要的条件。

农业改革,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政策、措施: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了零售价格水平,出现了倒挂;二是财政补贴不断增加。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农场,可以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其改革初期是积极的、向上的,但是没能从根本上触及、变革传统的体制,这也就导致了第二阶段的不良结局。

第二阶段(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对于潜在的危险,勃列日涅夫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缺少解决实质性社会经济问题的信心、能力和胆略,只对前期的调整,查缺补漏,不再有任何创新,而且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滞阻、下滑等劣变态势。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自主权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经过改革,企业自主权的拥有量虽然有了一定的增加,但企业的社会地位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据当时的社会调查,大多数企业当家人认为,企业的权限不仅没有得到扩增,而且时常遭到政府机关的侵夺,难以切实保障。

苏联著名学者A·阿甘别基扬发表的一次调查报告中说:“被调查的1064名大企业经理中,有80%认为,各级机关仍然像以前一样,侵犯企业权力;90%认为,企业权力太小,如面临一整排军官们指挥的士兵,当其中一个军官下达”前进”的命令时,另一个军官却高喊”卧倒”!……”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痼疾。其经济改革却从没有触及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70年代后半期,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主要原因在于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滞阻了对新经济体制的深入探索;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能客观面对出现的问题、矛盾,不能科学引导、疏解突发情况,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同时,恐惧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动摇其权力基础,因而初期的如火如荼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萎缩”、变态,直至措施虚无、改革流产。

三、过不掩功的高级政客以政客层级掌国的勃列日涅夫。

在苏联那种“独夫”式集权统治下的熏染、影响下,虽说能力偏低,但也练就了一身官僚本领,在改革派和反对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坚持了十八年,并且获取了一定的政绩,也还是可圈可点的!

1966年-1970年,特别是到19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已逐渐泯灭。

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阿尔巴托夫语)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综合国力曾达到了巅峰状态。在军事上,苏联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拥有核武器的数量超过了美国,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叁月春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

是苏联形成多党,形成分裂,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都说勃列日涅夫比较随和善良,有哪些事迹吗

勃列日涅夫有个亲哥哥,是个老党员,很忠诚。对弟弟的所作所为很看不惯,勃列日涅夫多次劝说无效,于是就让KGB把哥哥抓了起来,准备吓唬吓唬他。

KGB把哥哥抓起来,首先就是审问。审问的开始,就是姓名、性别等等,当问道哥哥的亲戚关系时,哥哥说:“有个弟弟,精神不正常。经常自认为是党的总书记。”

KGB屁滚尿流,没人再敢审了。

哥哥的女儿是勃列日涅夫最疼爱的侄女。侄女长大了,就有男同学追。

勃列日涅夫很疼爱侄女,对青春期侄女的感情生活很关心,就怕有不坏好心的坏小子骗了她。有一个男孩子追侄女比较紧。但是勃列日涅夫认为她还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于是,有一次当他和侄女在一起的时候,恰好男孩子打电话到家里。勃列日涅夫拿起电话,头一句就介绍自己:“我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电话那头“啪”就挂断了。以后,也没男孩子敢追侄女了。

关于本次勃列日涅夫和都说勃列日涅夫比较随和善良,有哪些事迹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hjkw.cn/6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