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代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

大家好,关于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代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各时期十

大家好,关于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代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各时期十大名将都有谁
  2. 李世民为什么是秦王他不是唐朝皇帝吗
  3. 唐代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
  4. 唐朝的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他们的历史地位如何排名
  5.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帝号,从唐朝开始是宗号

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各时期十大名将都有谁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唐初的名将是最多的,然后就是开疆扩土、保卫边疆的名将,还有安史之乱也造就了一批名将等等,可以说唐朝的名将数量是很客观的,在这其中真要给他们排名,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四姑娘就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大体上给他们排排名,难免添加上个人的好恶,仅为一家之言。

李靖:李靖被称为大唐第一名将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虽然他最初差点被李渊处死,但是李靖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唐初平定萧铣和辅公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两战的统帅都是赵郡王李孝恭,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李靖。所以624年,李靖就成为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李渊甚至说古代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等都不及李靖,当然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不过也可以看出李靖是真的当世名将。贞观时期的李靖做为统帅灭掉了东突厥迎回了萧皇后和杨政道,又灭掉了土谷浑。灭土谷浑的那一年是635年,当时的李靖已经65岁,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但一听到有战事还是精神抖擞的去了。644年,李世民决定攻打高句丽,当时的李靖已经74岁,虽挣扎着要去,但到了相州就病情加重只好回了京。

李世民:论唐初的名将,就不能把李世民给忘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般都是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实际上李世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唐初的军事统帅。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李世民就开始领军作战,当时大部分的割据势力都是被李世民灭掉的,平定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等,后来的平定刘黑闼也有他的功劳。李世民手下聚集了一批忠勇猛将,比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等,他们统领着玄甲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积累的一个个战功,才终于有了和李建成一较高下的资本,最终在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开创贞观之治。

苏定方:苏定方是被演绎评书黑惨了的名将,苏定方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才开始为大唐服务的,之前的他曾跟随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在刘黑闼兵败之后回了家乡归隐,李世民登基之后,爱惜人才,苏定方应召入朝。他的功绩有一句话说的恰如其分:“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贞观时期苏定方的战绩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在跟随李靖攻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到了高宗时期,苏定方才真正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在655年的时候做为行军总管跟随程知节讨伐西突厥,这一斩是程知节晚节不保之战,苏定方在这一战中虽然正确的策略不被采纳,但仍然洁身自好。

李勣:李绩原名徐世绩,归唐后被李渊赐姓李。李绩在最开始主要是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武德年间镇守并州防御突厥,后来跟随李靖攻灭东突厥。641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之后攻灭薛延陀。644年做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走陆路与走海路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齐头并进征讨高句丽。一直到668年,75岁的李绩数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其攻灭。

王忠嗣:王忠嗣是唐玄宗的义子,王忠嗣年轻时候曾领数百精兵偷袭吐蕃,杀敌数千,也曾在唐取吐蕃新城之战中单枪匹马闯进敌阵斩杀数百人。740年开始担任节度使,从此开始威震边疆,奚、吐蕃、突厥、土谷浑等都是王忠嗣的手下败将。王忠嗣在最强悍的时候身兼四镇节度使:河西、陇右、朔方和河东节度使。统兵达到267700人,而当时大唐帝国的边防军共有495000人,王忠嗣统兵一半以上。后来唐玄宗想攻取石堡城,但是王忠嗣并不赞成,这件事成了导火索,最终在李林甫的陷害下,王忠嗣兵权尽夺,贬官外放,抑郁而死。

李光弼: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新唐书》载:“中兴以来,战功推为第一”。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郭子仪向唐玄宗推荐了李光弼,自此,李光弼在河北一带抵抗叛军,在常山大败叛军。756年,唐肃宗继位后,李光弼和郭子仪同封宰相,成为平叛的主力。李光弼曾以一万之弱兵在太原大败史思明的十万精兵,后来又取得河阳之战的胜利,在接替郭子仪成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之后也遭到了鱼朝恩的诬陷,但还是战斗在第一线,后来又平定袁晁起义军。

郭子仪:郭子仪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只是收复两京之后,在九节度使领十万之众和史思明对阵的时候因为一阵大风而败下阵来,郭子仪被鱼朝恩陷害失去兵权,之后的安史之乱主要就是依靠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东进,攻进了长安,郭子仪被重新启用,赶走了吐蕃大军,迎回了唐代宗。后来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大破吐蕃,成为帝国的保护神。

李晟:李晟和李光弼一样,都曾是王忠嗣的部下,勇猛非常,不过李晟主要的战绩是在安史之乱之后。763年,李晟进入凤翔军中对抗外藩,主要是吐蕃,李晟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成为神策军都将。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尤以河朔三镇最为猖狂,李晟曾出兵讨伐河朔三镇。后来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李晟奉命回师勤王,最终平定朱泚之乱。

薛仁贵:薛仁贵是在贞观末期才从军,当时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征兵,薛仁贵就到了张士贵的军中,然后跟随张士贵讨伐高句丽,薛仁贵在这一仗中勇猛异常,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班师回朝后随张士贵镇守玄武门。654年的一天夜里,山洪暴发,镇守玄武门的薛仁贵冒死提醒宫中的李治撤离,君臣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薛仁贵开始征战沙场,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三箭定天山、良策息干戈、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等。

张巡:张巡是安史之乱中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张巡任真源县令,在两年的时间里,张巡先后在雍丘、宁陵、睢阳三地坚守,牵制住了叛军的大部分兵力,先后打了四百多战。他和许远在没有援军没有粮草的情况下誓死守卫睢阳,叛军始终不能南下,可以说两人保住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当然张巡有一点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那就是吃人。实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张巡率先杀死自己的小妾让将士们吃,然后许远杀掉自己的奴仆,再然后就是城中的老弱病残等等,睢阳城中原有四万人,城破之际只有400人。

其他的名将还有张士贵、张守珪、侯君集、平阳昭公主等等,因为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世民为什么是秦王他不是唐朝皇帝吗

“秦王李世民”,好出名的名词。要扯清楚这个问题,先要讲2个事儿。

第一,历史上统一王朝第一次封王是怎么来的。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王朝,可是嬴政搞郡县制,不搞这个王那个王。为什么?如果封王,担心这些新王想起以前的战国旧地,再搞割据,把秦国好不容易统一的地盘分割成赵、魏、韩、燕、齐、楚,那不是“一夜回到统一前”了吗?所以,干脆取消封王,让你杜绝了当王的念想。西汉建立后总结秦灭亡的教训,其中一条是没有封同姓王,郡县的主官对秦王朝没有向心力,缺乏保卫大秦的动力。因此,西汉就搞了双轨制——分封刘家的人和异姓功臣为王。事实证明,似乎过犹不及了,不太成功。

第二,封王的规则。主要有3种:1.以封地为名,这是最常见的。比如皇帝给你的地盘在吴,你就叫吴王。2.根据功劳封王。最著名的就是清初的“***”吴三桂。3.根据道德品行封王。比如,雍正皇帝胤禛就当过雍亲王。至于其他的封王规则,就比较随意一点,不一一说了。

几种封王规则中,以封地为名进行封王是最主要的,因为最省事,也名副其实(当然了,也有被封王以后不去封地任职的)。而且,在封建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产,在封地内当王相当于“土皇帝”,是最大的奖励了。

李世民之所以封秦王,是因为封地主要在以前的秦国境内,这是封地中最好的地盘。李渊这么做,其实是对二儿子的补偿,因为大唐立国,李世民功劳最大,但由于他不是长子,接不了班,李渊觉得对不住这个儿子,所以封地给挑最好的。

当然了,这个秦王可不安心只做“秦王”,他要当的是“唐王”。

唐代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

1、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年号武德。

2、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3、唐高宗李治—前六年号永徽,后更改为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4、唐中宗李显—年号为嗣圣。

5、睿宗李旦—年号文明。

6、武则天—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7、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8、唐肃宗李亨—年号为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9、唐代宗李豫—年号广德、永泰、大历

10、唐德宗李适—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11、唐顺宗名李诵—年号永贞。

12、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

13、唐穆宗李恒—年号长庆。

14、唐敬宗李湛—年号宝历。

15、唐文宗李昂—年号大和、开成。

16、唐武宗李炎—年号会昌。

17、唐宣宗李忱—年号大中。

18、唐懿宗李漼—年号咸通。

19、唐僖宗李儇—年号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20、唐昭宗李晔—年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

21、唐哀帝李柷—年号天佑。

唐朝的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他们的历史地位如何排名

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论军事政治治国任贤各项才能,几乎全是名列第一,他的历史功绩相信绝大部分都知道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和贞观之治足以表明,唯二的黑点无非是宣武门之变和晚年的好方术。

排在第二位的我首推唐高宗李治,这个人历史上名气并不是很大,而且体弱多病,尤其是晚年被武则天窃取了政权,让人看上去是一个十分懦弱的君王。但其实不然,大唐王朝正是在他的手中实现了最广阔的疆域,经济文化军事实力都是达到了空前程度,说明这个人的治国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在处理前朝老臣的方式手段上也能看出他的****。

第三位笔者看来应该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这个真的是从小到大都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唐玄宗年轻时候也是很厉害的一个任务,政治手段和治国能力都是十分强大,但是晚年的昏庸简直不能看,天宝十几年,简直是把前朝几代人的积累毁于一旦,尤其是这个节度使制度,简直是毁了大唐后世重新开创辉煌的可能。

第四位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八个字足以概括她的成就。但是她的黑点简直不能再多,对内对外政治手段显得并不是很高明,更多的是以杀戮来代替,尤其是在任用后继人的程度上,一度想以武氏来替代李氏,不是智慧。

第五位唐高祖李渊,其实把他摆在这个位置是很委屈的,他的能力,战略,军事,政治无论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惜的是他的子孙后代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掩盖住了他的光辉。

另外,唐末还有一位中兴之主,宪宗李纯也是可以他们一较高下的。

为什么汉到隋大多是帝号,从唐朝开始是宗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古代皇帝有好几个称谓,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并且在皇帝生前、死后起个什么名号也是大有学问可讲的。要问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庙号、谥号的区别。简单地说,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始于商朝成汤时期。但是,谥法在秦朝时曾一度中断。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后来到了汉朝,谥法才恢复过来。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一般说: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朝恢复了谥号后,一直到隋朝时,皇帝的谥号都不太长,一般都是一两个字。汉武帝的谥号就是“武”字,也称做“孝武皇帝”,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全称应该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所以,我们称呼汉朝至隋朝的皇帝,一般都是称呼其谥号最方便,如魏武帝(曹操)。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唐朝皇帝的谥号取得越来越长,称呼起来很不方便,更加夸张的是,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再加上自唐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这时以称呼其庙号比较方便。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等。例如李渊谥号: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答完这道题,出了一头汗,真不知道,皇帝们的后人这么费事有什么用,再好听的尊号,也抵不过后人对你的评价,现在人们不是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hjkw.cn/6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