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简介50字(北京天坛简介50字左右)

胜哥天坛,是世界上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祭祀坛庙。它以精美绝伦的“明堂”式建筑,承载的天圆地方、敬畏上天的宇宙观,人与天在此沟通对话的庄严神秘,而闻名于世,吸引无数人前来游历、朝圣、探索。北京十月,蓝天碧净高远

胜哥

北京天坛简介50字(北京天坛简介50字左右)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祭祀坛庙。它以精美绝伦的“明堂”式建筑,承载的天圆地方、敬畏上天的宇宙观,人与天在此沟通对话的庄严神秘,而闻名于世,吸引无数人前来游历、朝圣、探索。

北京十月,蓝天碧净高远。天坛建筑群掩映在一片古柏、古槐之中,像一艘庄严神秘的巨轮,徐徐驶向远方。因为疫情限流,相比往常,游客明显减少,这片昔日的皇家园林显得更加肃穆安静。10月16日,我们一行随着人流进入这处神秘的“洞天福地”——天坛。

北京天坛简介50字(北京天坛简介50字左右)

天坛位于故宫东南,距故宫4.9公里。天坛始建于公元1420年,重建于公元1545年,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也是仅存的一处中国古代“明堂”式建筑群。所谓“明堂”,是指它的建制及其布局与结构,都有明确讲究,处处都暗喻着形态与数术的学问。大到方与圆的垣墙殿宇形状,小到九九八十一个门钉的数量,都在设计之中。天坛占地总面积273万平方米,将近故宫的四倍,略小于颐和园,相当于3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天坛是圜丘坛祈谷坛的总称,两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俯瞰天坛,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寓意着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丹陛桥神道相连。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感受到上苍宇宙的伟大和人类自身的渺小。圜丘坛内的祭天坛,建筑尺寸都是九的倍数,古称天数。在古代,皇帝被人们认为是真命天子,君王的权力是上苍所赐,只有君主才可使用天数。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九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在顶层的中心,镶嵌了一块圆形中心石,称太极石,是祭祀时安放天皇神位的地方。太极石四周镶嵌九块扇形石板,往外逐层递加,均为九的倍数,象征天有九重。

在圜丘坛顶部平台,一群游客围绕在一位保安大哥身旁,安静地听着保安大哥的讲解。保安大哥一边如数家珍地讲解,一边及时提示游人不能坐在太极石上拍照。保安大哥以假乱真的角色客串,引起了很多游客的兴趣。

圜丘坛西侧有一所斋宫,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大钟,叫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

圜丘坛内的皇穹宇是放祭祀神位的殿宇,建于公元1530年,公元1752年重建。殿顶有许多斗拱支架,没有一根横梁,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和几何学的原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珍贵标本。

北京天坛简介50字(北京天坛简介50字左右)

皇穹宇周围有直径65.1米的正圆形围墙,就是众所周知的回音壁。围墙内侧墙面平整光洁,为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声音可以从内弧传递,堪称一绝。据说,古人在建造这座围墙时,并没有刻意设计传声效果,而是在建造过程中偶然暗合了声学的传声原理。这一神奇有趣的声音传递现象,为这座普通而又奇特的圆形围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的甬道叫丹陛桥,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高1米,向北而行,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祈谷坛内的祈年殿是历代皇帝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场所。鎏金尖顶光彩夺目,蓝色玻璃瓦檐,逐层收缩向上,象征着与天接壤。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二十四节气。

北京天坛简介50字(北京天坛简介50字左右)

祈年殿的天花板是精致的九龙藻井。相应地面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叫龙凤石。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天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性。金龙常常顺柱而下,来到凤石上与凤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金龙来不及顺柱盘回,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

祈年殿前广场,几十个六七岁的孩子分成几拨,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画着祈年殿。看样子,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在上室外写生课。风有些凉,孩子穿戴得严严实实,几位老师在孩子们中间来回穿梭指导。

祈谷坛内的这座大殿叫皇乾殿,是专门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公元1780年,年逾七旬的乾隆皇帝祭天,群臣们为了让年逾古稀的乾隆皇帝少走些路,便在皇乾坤殿西侧开了个小门。乾隆皇帝心里明白,他走过的门是不能让后人懈怠的。为此,乾隆皇帝降旨:皇子皇孙,年逾古稀者,才可走此古稀门。在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人过七十古来稀。据说,这道门只有乾隆一人走过。

祈年殿东南角,古柏下有几块巨石静静地卧在草坪上,这就是著名的七星石。传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想寻找一个祭天的场所。一天夜里,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朝廷决定选址在此建庙祀天。这大概就是天坛的由来。其实,这些石头极为普通。公元1530年,有一个道长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便设七石镇在这里。到了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了一块石头,以示满汉一家民族大同。

史料记载,天坛是古代最为频繁,最为活跃的祭祀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在明清两朝时期,以紫禁城为中心,以今天北京市的二环为界,分为城里城外。按《周易》“四象”学说,在城池外的东南西北分别建造了南为天坛,北为地坛,西为月坛,东为日坛的皇家祭祀坛庙。公元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其中的文物、祭器被侵略者一抢而空,建筑、树木惨遭破坏。公元1913年12月23日,袁世凯在天坛举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活动,作为帝王朝政的天坛祭天活动就此关上了大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坛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成了向大众开放的公园。

天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群,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场所,而是象征古代中国人理念中的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建筑群,体现古代中国人独特宇宙观的建筑群,也是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与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天,进行交流沟通的至圣之坛。天坛始终披着神秘的色彩,在即将到来的量子时代,假以时日,不知还会发现多少使人震惊的秘密?

我们一行在园内走马观花游览了近3个小时,本想在太极石上盘腿静坐一会,还没等坐下却被保安大哥连忙制止了。之后,我们只是在祈年殿前,顺着鎏金尖顶仰望蓝天,发了一会儿呆,根本来不及做预设的静思冥想,但园内自始至终静谧肃穆的氛围仍然深深感染了我们。

不知是建造者匠心营造的氛围感染了大家,还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的文化力量触及了入园者的灵魂,或者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化解了人世的喧嚣,每个人脸上都呈现出肃穆与宁静。尊重规律、和谐共生,或许就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灿烂绵延的原因吧。尊重规律,宁静致远,或许我们的人生会减少很多迷茫、挫折和失败。在今天,天坛这处凝聚着华夏民族古老智慧的“洞天福地”也许能给我们些启迪和前行的力量。

天坛,是中华民族的“洞天福地”,是中华文化的“洞天福地”,也是芸芸众生的“洞天福地”。我以《周易》里的一句话共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hjkw.cn/5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