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及译文(《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伤寒论原文及译文,以及《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本文目录伤寒论最哲理的语言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伤寒论》,你会怎么说《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伤寒论最哲理的语言一、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出自《伤寒论·伤寒例》。【译文】凡是得了病,反而能喝水,这是病要痊愈的征兆。二、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伤寒论原文及译文,以及《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伤寒论最哲理的语言
  2. 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伤寒论》,你会怎么说
  3.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伤寒论最哲理的语言

一、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

出自《伤寒论·伤寒例》。【译文】凡是得了病,反而能喝水,这是病要痊愈的征兆。

二、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凡人在疾病的轻浅时期不及时治疗,而是忍着希望自己可以痊愈,小疾往往可以扛成大病,即痼疾。

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伤寒论》,你会怎么说

谢谢小悟邀答这道我国最早的外感疾病辨证施治专书问题:

提到《伤寒论》,我们就会想到我国最早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论》和《杂病论》两个部分,他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是祖国医学四大古典著作之一,它是一部我国最早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约成书公元三世纪初(200–210年)。书成后正值汉末时期,战乱纷起,以致散失不全,后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将该书的《伤寒论》部分进行了收集、整理、编次,到了宋代又经林亿等人加以校正,方传至今,全书共计十卷,凡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去重复和缺方,共计一百一十二方。

《伤寒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一线贯联的专书,为后世学习和掌握辨证施治医学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了解更多问答,敬请关注点评@到老不死】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伤寒论》第104条,小柴胡汤证。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伤寒少阳证主方。

小柴胡汤证如伴见里实证,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加用泻下药。也就是说,在少阳病基础上伴见阳明病,治疗可用柴胡剂与承气剂合方加减。至于小柴胡汤用多大剂量,是否减去扶正药,泻下药当加用大黄、枳实还是芒硝,或者说是合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还是调胃承气汤,俱当随证治之。张仲景在这里只是举例而言。

小柴胡汤具有和畅表里,通达上下之功效,《伤寒论》中提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外感内伤,男女老幼,各个系统病证,凡是符合少阳枢机不利,具有表里不和、上下不畅之病证,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的作用重点就是和解。和解就是通过疏导或调和的方法,恢复三焦通达,气机和畅,达到邪祛病解的目的。

小柴胡汤专为和解少阳而制。少阳者,阳气始生,正气偏弱。病邪由太阳内传,若邪盛正虚则有向里之势,专补则留邪,侍攻则伤正。

从经络循行上来讲,足少阳胆经行于人体两侧,居太阳经与阳明经之间,三阳离合,少阳为枢,故言其病位在半表半里,少阳经脉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胁等多部位,所以“少阳”影响范围可至全身上下内外。又肝胆相为表里,肝主疏泄,若气机郁滞也会影响到胆的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在病理上少阳具有易气郁,易化火的特点。三焦主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若气机不畅,则易生痰、生饮、生水。

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郁胆热,胃失和降。邪入少阳,病邪既不在太阳之表,不能解表发汗,又未成阳里实,不能攻下里结,单纯扶正或攻邪均不适宜,故当和解,以小柴胡汤转枢开郁、通达三焦气机。正如《伤寒明理论》中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涤荡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方中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是常用解表药,其性升散而向外,可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并舒畅肝胆郁滞之气机,为一方之君药,能解表清里,畅利三焦;

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能清泄阳明邪热,特别是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药配伍,外透内泄,畅利三焦,通达内外,相得益彰,构成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肝胆五行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肝胆之气不畅,横逆犯胃,故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既可助柴胡以清少阳寒热,又可降逆气,祛除三焦积聚的水饮痰浊之邪;生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能调和胃气,解表逐饮,降逆止呕。

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由外传内,缘于正气本虚,故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取其扶正而达邪之义,亦有防邪之内向之用。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和解少阳,兼补胃气,驱邪为主,兼顾正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胃气调和,所以《伤寒论》104条才说,“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

少阳病主要病位在脾胃肠和胆。关于少阳病的本质,历代医家的主流见解认为,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即太阳与阳明之间,其性质属热,为半表半里之热证。《伤寒论》第148条“半在外”是指有表证,表现为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等。“半在里”是指也有里证,表现为心下满、不欲食、大便硬等。芒硝苦咸大寒,“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瘕,能化七十二种石”,其使肠中水分增多,软坚润燥,泻下之力可导下实热,为治里热燥结要药。因此,“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以上也说了,泻下药当加用大黄、枳实还是芒硝,或者说是合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还是调胃承气汤,俱当随证治之。现实中,芒硝是常和大黄同用的,大黄推荡积滞,与芒硝合用,泻力可以增强,攻下的效果可以加速。

顺便,小柴胡汤是以柴胡为主药,用量和配比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少阳病,无论药量大小,柴胡八,黄芩三,人参三,炙甘草三的这个8:3的比例应当遵循。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hjkw.cn/70474.html